据《重庆晚报》报道礼品包装不是个新行当,但32岁的廖超,偏偏在包装材质、包装方式,甚至打结的花样上,不断求新求异进行创新,“老树开新花”,找到了新的市场。
2000年从学校毕业后,廖超回到重庆,在一家电脑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。此后,廖超与人合伙专营电子产品,几年后,生意差了,廖超和搭档决定转行。
一位当时在重庆大学读书的韩国学生告诉廖超,韩国人重视礼节,亲友师生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,都十分讲究包装。这种文化习俗,令韩国礼品包装业极其发达。
在这位韩国学生的引荐下,廖超专门到上海,拜访在当地经营韩式礼品包装店的韩国老板。“3天看他的经营情况,4天走访上海的部分礼品包装店,之后我们决定抓住这个商机。”
廖超给自己定位:不卖其他商品,只提供包装。要求包装手法独到,速度快。在熟悉和摸清了这个行业以后,他开始尝试不断创新。比如,用各种物件组合,大胆在包装纸上进行图案、文字造型。
现在,除了丝带、礼品盒外,鲜花、算盘珠、干花、甚至是冰激凌和铁丝,都成了廖超手里的创意物。它们能组合出数字和不同造型的动植物。“千变万化,不仅是顾客,就连我自己都难以想象,一分钟或下一个礼品,它们会摇身变成什么装饰物”。
仅两年时间,廖超就在重庆沙坪坝、解放碑和观音桥拥有了3家礼品包装专柜。跑材料、与顾客交流、为营业员指导……不停在各专柜间来回穿梭,廖超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了,4个营业员都明显无法跟上他的工作进度。据他透露,时近年关,3家专柜一个月的总营业额在8万元左右。
廖超坦言,和只在礼品外加层包装纸,最多就是在包装纸上束朵蝴蝶结的大众包装相比,自己就是多了个创意心机。给视觉意外的惊喜~~~他就靠这张差异化王牌,在同业竞争中找到了必胜的法宝。